集云山的古墓曾出土一件宝贝,瑞安一名士得之,“喜跃狂叫疑天赐”

2023-06-06 10:48:23.0      来源:瑞安印记

   瑞安先贤孙锵鸣在《瑞安集云山志序》里这样写道:“吾邑集云山者,一城之主山也,虽无奇峰怪石、诡异惊骇之观,而冈峦回互,林壑深秀,襟江带湖,屏蔽北郭,嵬然特出于诸山之上。然而,日在庭户之前,耳目之近,睹者习而忘之,盖数千年于兹矣。”

   瑞安县城里有好几座山,为什么孙锵鸣唯独称集云山为“一城之主山也”?笔者认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地理意义上。集云山是县城北部的最高山,庇佑着城市;二是历史文化意义上。公元239年,瑞安建县之始在集云山山麓,这里是瑞安县的起源地,意味着这里曾是瑞安的政治、文化中心。

   正因为这样,在集云山区域出土文物也就不足为奇了。据旧志记载,礁石山(集云山)曾出土东晋太兴庚辰年(320)和升平己未年(359)等年号的古砖数种;1921年,在集云山出土一件东晋义熙四年(408年)陶器(瓯窑鸡首壶);1972年,在礁石山出土一件五代(907年-960年)瓯窑青瓷瓜稜执壶;1984年,在横山乡(集云山)征集到一件宋代的青釉壶,等等。

   下面讲讲东晋义熙古陶发现、收藏的人与事。

   集云山出土的东晋义熙四年(408年)陶器,为瑞安名士沈凤锵收藏,称之为“晋义熙古陶”。沈凤锵(1851-1932),字桐轩,又字仲威,城关人。自小聪颖好学,光绪八年(1882)壬午科,阚翊靖榜,乡试举人。曾任湖北宜昌通判、郧西县知县。光绪二十三年(1897),孙诒让、陈虬发起成立“瑞安农务会”,任总董。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出国担任清政府驻日海陆军留学生副监督。平生嗜好收藏古陶,曾有上百件古陶珍藏于宅院内。一生好文善诗,著有《越客吟》等。其子沈靖(详见《两获最高荣誉勋章,这位瑞安人是民国不可多得的将才》)根据遗作另为整理《天籁阁诗集》传世。

沈凤锵像


   1921年,沈凤锵好友杨绍廉告诉他在集云山发现一座古坟的消息。杨绍廉(1864-1927),字志林,号拙庐。瑞安城关人。金石学家、书法家,清光绪年间诸生。黄绍箕曾聘其为京师编书局分纂、湖北提学使署幕宾、瑞安普通学堂教习。在湖北与“满州才子”端方认识,得观赏黄绍箕、端方家藏名帖、书画。在家乡从孙诒让游数十年。精研学问,琢磨金石,著有《金石文字辨异补编》《瓯海集》等。


   有古墓,就可能有古陶器,沈凤锵儿子喜出望外,马上去寻找。找到古墓,发现古墓砖文为“义熙四年八月廿三日”,还找到一件破损的古陶。对如此珍贵的古陶,沈凤锵高兴得不得了,“喜跃狂叫疑天赐”,并赋诗一首《晋义熙古陶歌》,记载了其获得古物的经过、心情及古物基本特征等:“前者崛奇后莹润,如合美璧瑜与瑾。鸡彝凤尊人间稀,金惋玉魚谁氏殉。历年久远春复秋,苍然古色眼中收。”

《天籁阁诗集》录《晋义熙古陶歌》  温州图书馆藏


   集云山范围比较广,这件古陶出土的具体方位在哪里?沈凤锵诗里只是提到:“城北新出古代坟”,地点在城北。城北是一个大范围,未能明确其具体的方位。温州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瓯窑学院常务副院长、温州市瓯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仁教授所著的《瓯窑风度》一书介绍:瑞安名士沈凤锵收藏有瑞安市北郭山麓东晋义熙纪年砖墓出土的瓯窑瓷器。文中的“北郭”与沈诗中的“城北”是一个概念。

   最近,在文献中发现,沈凤锵的表弟杨世环写的一首《和沈桐轩晋義熙古陶歌(并叙)》(刊发在1930年第8期《厦大周刊》),诗中有一句:“城北宋岙多古墓,定有异物山灵护”,把古陶出土地明确到了宋岙。杨世环(1857-1930),也作“寰”,字小村(雪沧),号复庐,城关人。清末县诸生,生平攻文字之学,年七十始校竞《字鉴》全书。1896年,孙诒让创办学计馆,他为九个发起人之一。1898年,任瑞安务农支会总司种植,黄绍箕、黄绍弟时为会长、副会长,孙诒让为研究部部长。

   宋岙在集云山南麓,宋岙村已废,即现在锦湖街道牛伏岭至瑞枫公路山脚宋岙庙一带。宋著名外交家宋之才晚年居住北湖宋岙,瑞邑人感其贤,建宋尚书庙为之祭祀,庙称为“宋岙庙”(旧称河东庙)。《旧志》云,宋之才宅在清泉乡宋岙里,立祠祀之曰河东庙。

《天籁阁诗集》录《乞李漱梅、叔諴两君写桐轩品陶图》诗 温州图书馆藏


   有意思的是,沈凤锵得到珍宝古陶后,除自己作《晋义熙古陶歌》、把玩、欣赏外,还想以绘画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记载其获得千年古陶、品味古陶器的佳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让更多人了解此事。谁来画?他想到李炳光与李芑。李炳光(1860-1937),字漱梅,城关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画家。善诗画,工朱竹、墨梅,并热心乡里公益活动,辛亥革命后,举为瑞安商会总理。李芑,字叔諴,原名式夔,城关人。善诗词书画,尤精医术,浙江省第一届议会议员。著有《东瓯本草》。1923年,沈凤锵在瑞安县知事杨君述住处作《乞李漱梅、叔諴两君写桐轩品陶图》诗,请他们两人作画。当时,两人均予以答应。杨承孝(1848-?),字君述,湖北省襄阳人。民国十二年(1923)任瑞安知事,第二年10月升任瓯海关监督,兼温州交涉员。

   而后,李炳光、李芑为沈凤锵作画。李炳光画作《桐轩品陶图》现藏于温州博物馆,另一幅没有留存下来。李炳光在画上还题写了和次韵沈凤锵的诗作,回顾沈凤锵仕宦荊楚,离任后赋闲在家,及获得义熙古陶的心情:“焚香斗室中,世虑澄虚谷。白髯洁如霜,童颜笑可掬。龙门百尺高,睨视千亩竹。无事且摩挲,此乐惟公独。”画中,案前一老者在幽静的环境中,把玩品味千年古陶,神情自若。画面上远山、溪流、小桥、丛竹、山石等,笔墨精致,略施淡彩。

《桐轩品陶图》 温州博物馆藏


   沈凤锵得到画作后,作《自题桐轩品陶图》纪之:“寄诗索图老愈饕,李侯为我写生綃。一歌再歌声啾嘈,怪词险韵远风骚。且将秦缶引虞韶,更期若士酬卢敖。以图为介诗相招,请君珠玉挥笔毫。”还作《题图内笔妙格高爱玩不能释手赋此谢之》以赞之:“金碧丹青妙入神”“苏歌王画太离奇,配合流传世转疑”“孰若德新图两幅,无声写出惠连诗”。

   历史终能湮没一些东西。可惜的是,“晋义熙古陶”及沈凤锵收藏的其他百余件古陶器已不复存在。或糟蹋损坏、或流落他人之手,不得而知。还好,《晋义熙古陶歌》《乞李漱梅、叔諴两君写桐轩品陶图》等诗和《桐轩品陶图》留存下来,尚能勾勒出一百年前集云山发现古陶的人与事,为集云山留下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分享到:
作者:瑞安市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