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学院法学院“焕新流转,逐梦振兴”小分队三下乡调研

2024-07-22 10:59:31.0     

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7月9日至10日,湖北经济学院法学院“焕新流转,逐梦振兴”实践小分队在团队指导老师张晓京的带领下,先后赴潜江市经管局、竹根滩镇沙街村、熊口镇赵脑村、高石碑镇窑岭村,就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效问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深入调研。

图片1.png

7月9日上午,实践小分队在潜江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召开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实效与优化对策专题调研座谈会。座谈会伊始,经管局黄勇局长简要介绍了潜江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况、主要模式、影响因素等。黄局长指出,自2016年以来,潜江市严格落实国家土地流转政策,通过创新流转模式,推动土地资源向工商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集中,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截至2024年6月,潜江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2.03万亩,占总承包地面积的72.3%。

图片2.png

图片3.png

调研座谈中,实践小分队指导老师张晓京及团队成员针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程序规范性、农民权益的保障、纠纷及流转风险防控等具体问题,与黄局长、曾主任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讨论气氛活跃热烈,黄局长重点围绕潜江市土地流转政策的引导与宣传、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防范工商资本租赁农地风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处机制等环节,逐一为实践小分队的成员们答疑解惑。

图片4.png

通过此次座谈会,实践小分队的成员们纷纷表示对农村土地流转有了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为实践小分队走村入户、深入调研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一)“转”出农村新活力——竹根滩镇沙街村

图片5.png

7月9日下午,实践小分队抵达潜江市最早推行土地流转试点的竹根滩镇沙街村开展调研。竹根滩镇经管站站长黄红平介绍了该镇新型主体承接型的土地流转模式,该模式下农户与村集体签订土地流转委托协议,进行土地“预流转”。通过镇政府主导,联合经管、国土、农业、司法各业务部门引入优质经营项目与经营主体,根据“预流转”土地规模挑选合适的项目,由村委会及意向流入方向土地流转管理部门申报备案,进入流转流程。

图片6.png

沙街村党支部书记张书义向小分队详细介绍了沙街村依托土地流转从省级贫困乡镇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蝶变之路。土地流转试点初期,该村集体围绕流转中“疑虑”“忧虑”“顾虑”,建立了相应的风险防范、矛盾调处、多元增收机制,最终通过新型主体承接型的土地流转经营模式,在按户连片高效种植发展上持续用力,形成了集约高效的特色产业结构,实现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生态效益。

图片7.png

图片8.png

了解该村的整体情况后,实践小分队的成员们分组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通过与村民面对面交流,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及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带来的巨大影响力,深切体会到“竹根滩模式”在脱贫致富方面成功经验。

竹根滩镇沙街村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沙街村不仅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还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这一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地区将能够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虾稻共作成“完美搭配”——熊口镇赵脑村

图片9.png

7月10日上午,实践小分队来到熊口镇赵脑村开展调研。通过赵脑村党支部书记赵常洪介绍,实践小分队的成员们了解到熊口镇赵脑村是潜江市首批“虾稻共作”试点的高效种养模式村,这一模式提高了稻田综合利用率,实现了现代农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

赵脑村通过将土地三权中的经营权进行市场化流转,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反租倒包,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生产的产品统一由华山公司销售,通过这种合作关系,确保了企业获得稳定的农产品供应,同时也助力农村构建成熟产业链,有效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村委会通过规定三项措施,保障粮食安全并且提高农民耕作技术:(1)统一的耕种模式——虾稻田。通过统一的耕作模式,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同时也提升了土地的经济效益。(2)统一的市场投入。通过华山公司对市场的判断进行相应的投入,这样能减少因市场变化而带来的风险。(3)统一的技术培训。华山公司对农户进行统一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耕作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随后,实践小分队的成员们进行了入户走访调研。通过与农户的面对面交流,队员们切实感受到了土地流转给村庄带来的新气象。通过这种合作模式,赵脑村的农户们享受到了规模化经营带来的诸多好处,如:稳定的收入来源、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更广阔的市场渠道。同时,华山公司得以稳定获取优质的农产品资源,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类似的合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中国的农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广大农民的生活也将因此变得更加富裕和幸福。

(三)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高石碑镇窑岭村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7月10日下午,实践小分队继续前往高石碑镇窑岭村进行调研。经该村党支部书记罗功中介绍,小分队成员们了解到高石碑窑岭村推行“一组两作区”土地流转模式。该模式秉承三项原则,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将可耕地划为“自种区”和“流转区”,即:(1)优先考虑农户意愿,将流转意愿强烈的农户田块划分到“流转区”,对流转意愿不强的农户通过上门做工作,采取土地调换的方式划分到“自种区”,逐步形成“一组两作区”格局,确保农户选择得到充分尊重;(2)将“流转区”土地经营权集中流转给农业经营主体,创造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经营空间,减少生产成本支出,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3)严格考察入驻的经济主体,确保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具备坚实的经济实力,防范流转风险。“一组两作区”的土地流转模式实现三重效益。首先,极大地尊重并满足了农户的个人意愿。其次,通过规范化管理,明确了土地“三权”,保障了农户的合法权益。第三,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中利用,为村集体与农户带来了流转和服务收入,提升了土地的整体效益。截至目前,该镇已有26个村完成“一组两作区”工作,涉及97个村民小组。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随后,实践小分队在该村组干部的带领下,进行了入户走访调研。通过与农户面对面沟通,让小分队的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新时代赋予农村土地流转的时代使命。只有真正走进农村、贴近农民,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才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出更加切实有效的力量。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湖北经济学院法学院“焕新流转,逐梦振兴”实践小分队的成员们收获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张晓京老师带领小分队的成员深入探究了潜江市部分农村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问题及其成因,不仅从理论层面加深了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理解,通过对制度实效的实证分析,探寻制度优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也从实践层面更加准确地了解该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调研,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农村土地管理的发展不仅是政策层面的变革,更关乎农民切身的利益。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成员们看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积极变化,感受到了农民朋友对未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的殷切期盼。实践小分队将持续关注和研究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实践小分队指导老师张晓京也表示,她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关注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工作建言献策。

(张雨薇、杨雅淇、严圩宸、孙小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