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则与注意事项

2025-06-24 16:58:56.0     

朱展望  株洲市中心医院 

血液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包括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了解血液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则与注意事项,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至关重要,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的可能性。

一、治疗原则

1. 个体化治疗:血液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因此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例如,对于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治疗方法会有所差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化疗方案就各有特点,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疾病分期和基因特征等因素,制定最适合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综合治疗:常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以淋巴瘤为例,除了化疗,还可能结合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综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从不同角度攻击肿瘤细胞,提高治愈率,同时减少单一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的发生。

3. 早期治疗:许多血液疾病在早期阶段,病变相对局限,身体的耐受性也较好,此时积极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缺铁性贫血,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补充铁剂,纠正病因,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能较快恢复正常,避免长期贫血对身体各器官造成的损害;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更是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4. 支持治疗:由于血液疾病可能影响患者的造血功能、免疫功能等,支持治疗不可或缺。包括输血治疗,当患者出现严重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风险增加时,及时输注红细胞或血小板,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因为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并发感染,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可以降低感染相关的死亡率;此外,还包括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康复需求。

二、注意事项

1. 治疗依从性: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化疗或接受其他治疗措施,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中断治疗。例如,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随意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化疗期间,不按时化疗会影响疗效,甚至可能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

2. 饮食与营养:根据所患疾病的特点调整饮食结构。对于贫血患者,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 B₁₂ 和叶酸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由于身体消耗大且胃肠道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应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如鸡蛋羹、小米粥、鱼肉等,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导致感染。

3. 预防感染:血液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往往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车站等;在流感高发季节,可提前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感染;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感染扩散。

4.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血液检查、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例如,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通过复查血常规、骨髓象等指标,医生可以判断化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需要继续巩固治疗或调整化疗药物剂量;对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和疾病复发情况。

5. 心理调节:血液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可能漫长而艰辛,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患者应积极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寻求心理支持;也可以参加一些病友互助活动,分享治疗经验和心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适当的放松技巧,如听音乐、深呼吸、冥想等,也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血液内科疾病的治疗需要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努力,遵循治疗原则,注意各个环节的事项,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的希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夏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