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年俗来袭 过个赛博春节

2025-02-05 08:39:03.0      来源:新华网

2025年春节,年轻人作为主力军,掀起了“数字年俗”热潮:蹲点抢数字红包封面,用AI定制新春祝福;众多国产游戏推出新春版本,带来“赛博春节”体验;二次元文化与年俗元素融合,开启打破“次元壁”的狂欢;传统庙会也被“搬进”元宇宙,突破时空限制。

AI智能体拜年各显神通

蹲点抢数字红包封面、用AI定制吉祥话拜年、通过扫描实体春联触发虚拟动画……2025年春节,数字拜年渐成气候。

春节前夕,各AI智能体已在拜年花样上“各显神通”。抖音旗下的豆包平台推出“福蛇”“舞狮”“年画娃娃”等颇具春节特色的智能体。它们不仅能够普及春节知识、撰写新年祝福、生成新年图片,还能与用户玩猜灯谜游戏,提供许愿平台以及电话语音服务。

百度旗下的文心智能体平台则推出“云游中国年”活动。来自34个省级行政区的AI智能体分身,包括“京城阿玛”“陕西秦小俑”等,以极具地域特色的方式,成为用户吃喝玩乐、旅游打卡等方面的向导。

红包封面、表情包、吉祥话、视频会员……电子年货让过年有了“赛博朋克”风。在电商平台上,有店铺推出了AI帮写吉祥话服务,价格为0.01元,给“社恐”人提供回复微信的样板,还有商家推出了新春“迎财神”服务,虚拟“财神爷”在线祈福。“吃饺子计数器”等应用软件也成为手机App应季新品。

对00后来说,新年主题红包封面、拜年表情包、吉祥话文案已取代买衣服、烫头发、美甲,成为新“过年三件套”。

数字年画让非遗焕发新生

数字年画,则在探讨传统文化在Web3.0时代的破圈路径。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供人们在过年时张贴。有了现代技术的助力,年画的制作过程更加便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桃花坞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杜洋,就用平板电脑创作了其蛇年新作《巳时如意》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画稿。后续再将打印出来的画稿反贴到梨木板上,用拳刀勾勒出版画细腻的线条。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项非遗技艺要在变与不变中实现守正创新——不变的是原材料、刀法、细腻的线条,变化的则是用平板电脑、电子画笔等辅助手段,让古老技艺的表现形式精益求精。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探索尝试“非遗+数字藏品”,推出的数字藏品《仕女游春》《海河绘》,让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一传统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其中,《仕女游春》作为馆藏经典年画作品,化身为限量发售的数字版权藏品,一经上架,即被抢购一空;《海河绘》则是由杨柳青画社年轻一代传承人手绘的年画长卷,运用杨柳青年画的色彩表达方式和造型原则记录天津海河沿岸重点景观,展现天津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文旅融合等崭新面貌。

传统庙会“搬进”元宇宙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在“元宇宙庙会”中,人们不再受限于现实世界的物理空间和时间。无论身处何地,只需通过手机或虚拟现实设备,就能够瞬间“穿越”到热闹非凡的庙会现场,和全国各地的网友一起逛庙会、赏民俗,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北京市西城区的厂甸庙会是中国四大庙会之一,从2022年开始被“搬进”了元宇宙。人们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这一虚拟空间,以数字人身份游览整个街区。

今年,元宇宙空间再度升级:原有街道范围进行了大幅度拓展,打造了多个主题特色场景。在琉璃厂艺术中心,一场场线上美术展如同一扇扇窗户,展示着传统与现代艺术交织的魅力画卷;海王村市场通过数字化手段,再现了往昔的热闹繁华,古老集市的独特韵味尽在眼前;数字非遗馆内,游客可以体验数字化互动下的非遗技艺,近距离感受非遗的博大精深;吆喝着的庙会小摊、老北京特有的铛铛车……游客足不出户便能沉浸式感受京味儿春节。

与此同时,数字版文旅产品让春节充满科技感。今年春节期间,南京市玄武区随处可见的“科技范儿”令人耳目一新:“大梦·红楼”主题沉浸式展带领游客“入戏入梦”,与“曹雪芹”对月吟诗,与“贾宝玉”飞花传令,和“林妹妹”同读《西厢记》,和“薛宝钗”击鼓传花;机遇时空X-META·全感VR乐园则带领游客“穿越”到大唐盛世、冰雪世界、太空火星等场景,沿着《风起洛阳》《火星营救》《大唐奇遇记》等精彩故事剧情,开启“全场景、多感官、超真实”的沉浸式奇幻之旅;玄武湖畔的《看我天地中轴》VR展中,游客与中轴线奠基者刘秉忠并肩,从南天门开始俯瞰北京中轴线整体格局,在钟鼓楼上击鼓互动,飞跃中轴线北段建筑去往天安门城楼,解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春节出游新玩法。(陈斯)

责任编辑:夏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