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是谁知道吗?”“认不认识李时珍呀?”......7月2日上午,由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橘泉书院主办的“杏林育苗,本草润童”2025年“岐黄传薪火”中医药文化游学夏令营正式开营,几十位小小“中医药迷”走入大学校园,感受多彩的中医药文化。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霞在致辞中表示,作为落实“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中医药文化游学夏令营已举办多年。她提出,希望同学们以求知为乐,打开医学经典的文化宝库,让好奇心成为解码中医药文化的第一把钥匙;希望同学们接续传承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神,播撒本草文化的生命基因;更要学习李时珍的实践精神,以实践为桥,搭建古今医学的对话通道。
据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新飞介绍,此次活动既是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之一,也是药学院中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项目之一。为期三天的夏令营,将带领同学们参观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体验中草药拓印、学习香囊制作,还将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养生功法,深入了解各类中药的特性与功效等活动。让小朋友们感受中医药魅力,为中药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编者注意到,现场不仅有来自南京金陵小学的同学们,还有来自常州市直溪中心小学明珍实验学校、徐州市睢宁县高作镇的同学们。
徐州市睢宁县高作镇学生代表圣志恩告诉编者,以前他对中医的印象停留在电视里的“望闻问切”,只觉得草药和穴位都藏着治病救人的智慧,这次能走进大学校园,他特别期待。“听说我们要学辨识草药,特别想了解蒲公英这种常见的植物如何成为治病需要的草药。老师说这些香囊可以自己带回家,我想带回我们村里,告诉更多同学,草药不仅是课本里的知识,更是生活中可触摸的文化。”
开幕式结束后,同步举行了“中医药文化”+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研讨会。金陵小学党委书记林慧敏说,金陵小学通过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深度共建,已经让这颗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经在学生们心中深深扎根。一直以来学校致力于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中医游学亲子游”“本草润童心、科技创未来”科技周活动等诸多校内活动让中医药文化成为孩子们能触摸、能感知、能传承的生活印记。自2020年学校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以来,南中医专家也多次走进小学,送来了丰富的课程和讲座,去年药学院还为学校打造了集教学、科研、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本草博物教室,为老师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沉浸式中医药文化学习场域。
栖霞区教育局副局长吴向忠高度评价了金陵小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成果,他表示,希望南京中医药大学能将相关建设经验复制推广,为全区乃至全市更多中小学送去中医药文化“大餐”。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曹凯说,为响应国家关于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和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号召,“药启童心”中医药文化传承志愿服务团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双一流”高校的深厚专业底蕴与学术资源,以弘扬中华传统医药文化为己任,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育苗”行动。近五年来,服务团与27所中小学及社区开展合作,创新建立“五育”并举项目模式与“老-中-青-幼”中医药文化传承志愿服务模式,并形成了“一支优师、一套精课、一园灵草、一组趣活、一室雅文”“五个一”的项目内容。2020年-2025年期间,“药启童心”服务团累计开展服务1028次,参与志愿者5518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26597小时,人均每次志愿服务时长4.82小时。未来,“药启童心”中医药文化传承志愿服务团将继续以青春之名,行奉献之事,在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中医药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责任编辑: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