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蝉鸣拉开暑期序幕,多数学子踏上返乡归途时,有一群学生却选择以别样的姿态迎接暑假。7月1日、3日,浙大城市学院携手拱墅区红十字会、上塘街道,为2024级全体新生开展救护员证系统培训考核。最终,277名学生交出了全员顺利考取救护员证的满分答卷,这是浙大城市学院连续第二年实现医学院新生救护员证培训考核全覆盖,将“人人会急救”的校园安全理念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实际行动。
拱墅区红十字会的专业讲师团队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示+分组练习”的模式,结合真实案例解析急救要点,并聚焦实战需求,科学系统地教授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创伤包扎、止血固定等核心急救技能,让每位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熟练掌握操作规范。培训现场,同学们利用人体模型反复练习心肺复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配合节奏,在同伴互助中精进三角巾和绷带的包扎技巧。
考核环节,考官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借助智能模拟设备,结合电子系统对急救操作进行实时监测、数据记录和自动化评估。最终,277名学生全部达标,顺利取得红十字会认证的救护员证,不仅为应对突发安全事件储备专业技能,也进一步筑牢了校园安全防线。
浙大城市学院多年深耕校园急救教育,已经连续9年开展全校CPR技能竞赛。2024年,该校5名学子利用扎实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成功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有力彰显了学校急救教育的成果。
近期,在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中,浙大城市学院成功入选,成为全国2926所试点学校之一。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充分把握入选试点学校这一契机,发挥专业优势,深化校地合作,持续推进救护员证培训考证工作,希望通过4-5年时间,率先实现医学生救护员持证率达100%。”据悉,该学院医学院已成立急救知识宣讲队,通过进课堂、进公寓、进社会等方式开展了百余场急救宣讲活动,辐射8000余人次。
从校园CPR技能竞赛的赛场,到新生救护员考核的实操现场;从深入社会的急救知识宣讲,到运用技能挽救生命的紧急时刻,浙大城市学院始终以教育者的担当,让急救教育如夏木般茁壮成长,为切实提升师生急救素养、筑牢校园与社会安全屏障贡献医学青春力量。(王炫栋 陈彦华)
责任编辑: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