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学子探寻乡村振兴的青春密码

2024-09-09 12:13:14.0      来源:北国网

为了让新时代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去社会中持续关注发展变化,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2024年8月27日至3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安康市4901次“公益慢火车”新载体视角下产学研融合探究社会实践团11名学生,前往陕西省安康市开展社会实践。

本次社会实践中,团队以安康市汉滨区、石泉县为主要城市,和安康至汉中的4901次公益慢火车途经城市为路线,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考察、志愿服务等活动。( 艾芷如 高秦豫 付和平 刘昕玥)

满载温暖真情 慢车运输人间烟火

为更好地了解新载体视角下产学研融合探究,实践团于8月29日乘坐4901次公益慢火车,从安康前往石泉县,并在列车上对乘客以及乘务人员进行采访。

图为实践团乘坐4901车次列车。周拓 供图

通过对列车员的采访了解到:这班公益慢火车对方便沿线群众出行,也为石泉县的旅游业、商业以及相关服务业注入活力,同时更促进了石泉县与不同城市的文化交流,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思路。

“产学研”一体化融合  “龙王泉”带动发展

为深入了解龙王泉村发展模式及龙王泉矿泉水生产模式,8月27日,团队来到安康龙王泉村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来到龙王泉泉口,龙王泉作为龙王泉村主要的产业,对龙王泉村的发展起到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龙王泉水装配过程,实践团员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泉水装配车间,目睹了高效而有序的工作场景。讲解员对生产线上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并介绍了企业采用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让成员们对现代工业生产的复杂性和精密性有了直观的认识。

图为实践团在龙王泉生产线参观。赵奕程 供图

寻味非遗 助力振兴

为深入了解安康手工艺类非遗美食,实践团于8月28日在安康市五星街对注重非遗美食的“马家粽子”糕点铺进行采访调研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宋晓琰、马宁瑄参观夹沙糕制作过程。章青培 供图

夹沙糕手艺传承人马银莲对实践团成员讲道:“我们会手把手教下一代接班人,就像我公公他教我们一样,不仅要教会手艺,而且要了解粽子和夹沙糕的发展历史和历史意义。其实,做生意不仅仅为了生计,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个手艺不要失传”。通过采访,团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要把非遗技艺保护好,其关键就在于手艺的传承,使非遗文化以人为纽带,薪火相传,百代不衰。

折翼天使逆风飞行 乡村振兴在脚下

为进一步了解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乡村振兴现状,龙王泉村第一书记李怀颜带领实践团来到了汉滨区关庙镇汪垭村十二组一位励志青年李静的家中。

图为李怀颜书记带领实践团进行慰问。高山焱 供图

经过交谈,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李静在2003年初中毕业务工时因意外不幸失去双臂,为了让家人放心,李静靠着顽强的毅力学会照顾自己,并开始分担家庭重任。

2008年李静跟父母回到家乡靠种植庄稼维持生计。2016年李静萌发养羊的想法。从几只到十几只,李静以“自强不息,踔厉奋发”的精神诠释了奋斗青年应有的担当与无畏精神。养羊的同时,为了耕种稼庄方便,李静又买了一头牛来犁地,后来陆续增加,至今已有十几头。在帮扶单位安康市市政园林处的大力支持下,李静在原有圈舍的基础上,在房屋右侧新盖了200多平方米的牛圈和羊舍。励志青年正以自己的顽强身躯改变如此困境,生活也向着幸福安康迈进。

图为实践团和李静一家于门前合影。刘佳明 供图

“折翼”天使逆风飞翔,迎难而上才能愈挫愈勇。李静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励着更多人以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给更多的人带来精神鼓舞。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为期5天,大学生们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中得到了学以致用的充分锻炼,有效推动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交流与融合这门社会学科,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也展示了大学生的青春活力、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学习能力和奉献精神,大学生们为今后更好的服务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夏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