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琴声持续到高潮时,扮演孟姜女的演员要迅速登场,并用一声长叹紧紧把开场唱好……”
“翻跟头的动作不宜过大,以防演出中断……”
11月24日早上8时30分,在灌云县文体广场赴四队镇的大巴车上,灌云县政协委员、县文化馆副馆长黄橙一边演示动作,一边和演员们细致地探讨接下来的表演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拿不准的节点,需要多演练两次,尽量达到表演效果。当天是他们在四队镇街西村演出的日子,虽然舞台从县影剧院大舞台上搬到了村里小广场,大家的认真程度却一点都没减。
经过40分钟的路途,一行20多人顺利抵达街西村文化广场。大巴车刚一停稳,全体演职人员便按照自己的岗位分工,迅速进入备演状态,化妆、服装、道具、装音响、调乐器……上到馆长下到职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工作,不大宽敞的广场上,听说有了演出,迅速聚集了越来越多期待的村民。
虽然室外气温较低,但并没有影响村民的观看情绪。“这两年我年年来看,一场都没落下,演员们都很辛苦,唱的也很好,村里很久都没有这么热闹过啦。”79岁的村民孙前达是老戏迷了,今天也是早早就拎着小马扎在戏台前“抢占”好位置,“年轻的时候就爱看戏,淮海戏也特别好懂,现场看戏更过瘾,这戏台子真是搭进了我们老年人的心坎里。”
这是江苏省灌云县“戏曲文化进乡村”惠民演出活动的现场,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该县政协委员的积极建言。
“我已经是三届政协委员了,因为老百姓爱听地方戏曲,特别是流传于苏北一带的淮海戏,如《周发乾杀妻》、《皮秀英四告》等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作为文艺界别的委员,在政协会议上,考虑到老百姓的这一需求,我每年都以委员建议向政协反映。”灌云县文化馆馆长施永琪说到。去年,他提交了一篇关于《贴近百姓,把戏曲文化送到基层》的社情民意信息,受到县政协高度重视,县政协文史委进行深入调研后,并将其转化为提案。县文广旅局、文化馆等部门第一时间在全省文化品牌《伊山放歌》广场系列演出活动中增加了戏曲场次。
琴声悠扬,锣鼓铿锵。上午九时四十分,淮海戏选段《孟姜女》拉开帷幕,传统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观众目不转睛,现场不时响起村民们的掌声。四队镇党委副书记王庆华也很激动:“这些年村里靠着建厂和物流,群众日子越过越好,村民也开始享受生活,健身队、花船表演队都慢慢组织起来了,这次县里送戏活动能来到我们偏远乡镇、偏远乡村,让村民们看到这么好的演出,真的非常开心,我们将继续完善村里的文化基础设施,用文化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据了解,本年度“戏曲文化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已经进行了24次,为此,灌云县文化馆精心排演了十几出传统剧目。“比如说《三拜堂》《回娘家》这些戏,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正能量的,老百姓都是非常喜欢看的。”回程的车上,施永琪说,“接下来我们还要去其他乡镇的村子里表演,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引导作用,打通乡村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让百姓也能乐享文化惠民成果,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阵地。(庆华 书海)
责任编辑: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