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战略蓝图中,制造业被赋予了重要角色,数智化转型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 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提供商,在自身数智化转型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更将 “华为力量” 拓展至智能制造领域,成为合作伙伴智能化升级的赋能者,推动行业企业迈向数智化的新阶段。
日前,华为中国政企智能制造系统部总经理杨萍分享了华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洞察与实践。他深入阐述了华为如何借助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激发制造业的创新活力。华为三十年的 ICT 深耕和数智化转型经验,已转化为对外服务的强大动力,与制造业客户携手面对智能化的挑战与机遇。
华为中国政企智能制造系统部总经理杨萍
杨萍的发言为我们提供了洞察华为助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视角。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围读华为在推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方面的实践和战略思考。
传承与革新
华为的制造基因与数字化转型
华为,一家源于制造、更懂制造的企业,作为一家强研发属性的制造型企业,其业务规模令人瞩目 —— 在全球在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每年为数百家运营商、数万家企业提供服务,产业覆盖 ICT、云、数字能源、终端等多个领域。
处理如此庞大而复杂的业务链,如果不采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是难以想象的。
自 90 年代起,华为就开始了 IT 建设和业务管理的变革,从 IPD 研发流程管理到 ISC 供应链管理,逐步建立起信息化的 IT 系统。2014 年,华为正式启动数字化转型,旨在实现业务目标的同时,确保公司规模扩大而不失控。
华为的数字化转型以建立全要素连接和实时反馈系统为起点,通过数据治理和安全体系的构建,实现了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效率的卓越提升。
据杨萍介绍,在全要素联接与实时反馈系统上,华为在生产流程中实现了 600 万+ 端侧装备、40+ 通信协议、跨 100+ 厂商设备的全联接,为后续拉通各个工厂之间的生产数据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一全要素连接和实时反馈系统,使得华为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华为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停留在连接和数据治理层面,更进一步强化了安全体系的建构。通过建立主机围栏、网络围栏、应用围栏、数据围栏等,确保数据安全,实现了攻击和危险的有效防御。
这一转型成果显著,体现在收入的翻倍增长和员工人数的有限增加上 —— 收入从 2015 年的 近4000 亿增长到 2020 年的 8900 亿,员工人数仅从 17.9 万增加到 19.7 万,展现了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成效。
数智蜕变AI让智能制造“机智”上新
随着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全球,单纯的数字化转型已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华为洞察到这一趋势,于 2018 年全面启动了人工智能战略,将智能化与数字化优势结合融入发展蓝图之中。
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华为全面铺开了 “研产供销服 + AI + 数据” 的模式,将大模型技术引入到各个业务领域,重构作业模式,实现了从数字化转型的一个 T(数据平台和数据治理)到智能化时代两个T(增加 AI 的模型和平台服务及 AI 的治理与安全)的升级。 同时,华为升级了 AI 数据治理体系,确保以高质量的 AI 数据,为模型训练与应用提供安全、高效的支撑,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智能化升级道路上的领先地位。
杨萍通过华为在研发、生产、供应链等多个层面的具体实践,展示了华为在数智化变革取得的实际成效。
在研发设计方面,华为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程序员手动测试代码到自动化、智能化处理的转变。华为通过将关键技术文档、精选代码和研发数据集成至研发数据平台,并构建对象库、规则库、过程库和模型库四大数据库,通过广泛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和全自动编写代码,将软件版本开发周期大幅缩短;开发环境从手工搭建转变为调用模型自动搭建,效率大幅提升;产品管理从人工传递需求转变为需求自动传递,避免误差。
在生产执行方面,华为通过大模型技术和数据治理,清洗并训练了市场订单数据、研发代码、仓储物流数据和产线设备数据等全流程所需数据,大大提高了工厂敏捷性、效率和生产力。比如,华为利用订单系统自动排查和调取物料信息,实现了人工智能自动物料挑拣和发料。生产线上每一道工序都有人工智能质量检测分析,大幅提升了质量检测效果和效率,原来需要 80 人的高端手机产线,现在仅需 14 人,做到20 秒生产一台手机。
在物流供应方面,AI 的应用可以实现保障供应 — 存货成本 — 生产均衡综合最优。华为构建了供应链领域的灵鲲数智云脑,汇总了供应商、工厂、仓储物流和客户站点的数据,通过大模型进行自动装箱模拟、装车模拟、最优路线仿真风险评估和库存优化,实现了智慧物流端到端优化,全过程可视可控。
“华为力量”外溢
携手伙伴共促制造业智能化飞跃
华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践,不局限于自身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更通过与各行各业的合作,将 “华为力量” 外溢至更广泛的制造领域。
华为携手智能制造领域的产、学、研伙伴,以及 30 多个标准 / 协会组织和 72 所 “智能基座” 高校,服务全国 7500 多家制造企业,覆盖汽车、装备制造、电子、家电、制药、重工、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共同推进智能制造进程。
纵观全球市场,汽车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的 “明珠”,华为在制造数智化转型方面的深厚实力与经验积累,助力汽车企业打通工程数据流、商业信息流和生产供应流,让数据可以在工厂中自由流动,让数据按需参与生产。实现生产过程的可控可视化,大幅提高自动化率和设备智能化维护水平、增强质量追溯和优化能力,优化能耗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华为与长安、广汽、一汽等汽车厂商的合作成果便是最佳例证。
华为还将自身的数智化转型能力外溢到制造的各个细分领域,比如风头正盛的机器人领域,华为通过 IPD 重塑机器人企业的结构化研发流程,帮助头部机器人企业提升了研发和制造的稳定性,降低了研发成本。
生物医药也是国家在大力发展的新兴行业。在该领域,华为提供的盘古医药分子大模型,通过 AI 强大的科学计算和模拟仿真能力,帮助药企在药物分子结构的发现、临床试验以及基因体征分析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大大缩短了新药研发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与客户联合打造制造行业大模型,助力中国制造智能升级。这一模型包括算力底座层、AI架构层、AI框架层、AI平台层、AI模型层和AI应用层,为制造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企业寻求数智化转型伙伴,华为必然是首选项。华为走过了企业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数智化的全过程,不仅有全栈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解决方案,还拥有深厚的流程经验与方法论。在业务场景上能深刻理解企业需求,在方案落地上能提供可靠技术底座支撑,在端到端应用上能构建生态伙伴创新合力,是华为作为 “同路人” 的独特优势。
杨萍表示,华为希望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能力赋能于每一个制造企业,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变。华为的承诺也是坚定的,秉承 “深耕制造,让智造生根” 价值主张,会一如既往地深耕技术、深耕经验、深耕生态,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坚实的支撑。
智能制造,大有可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是势不可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智能制造的未来篇章中,华为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断向制造业贡献 “华为智慧” 和 “华为力量”,与全球伙伴共同拥抱数智化的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