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点题”化为“群众点赞”

2025-03-18 16:59:38.0      来源:长江网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从“群众点题”到“群众点赞”,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更是检验治理效能的试金石。只有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构建“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的全链条闭环,才能让政策之根深扎于人民沃土,让发展之果惠及千家万户。

俯身倾听,在“点题”中校准为民坐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急难愁盼,往往藏在街巷的烟火气里、田间地头的家长里短中。要建立“立体化”问题收集机制,线上依托数字平台搭建“民声直通车”,线下通过党员干部“下沉走访”捕捉痛点,既在“板凳会”“院落议”中面对面倾听诉求,又用大数据分析梳理高频问题。唯有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才能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找准服务群众的“靶心”。同时,需建立问题分类机制,区分“民生小事”与“发展大事”、“当下难题”与“长远课题”,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确保资源精准投放。

靶向破题,以“解题”彰显治理精度。群众点题千头万绪,解题贵在抽丝剥茧。要对老旧小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民生清单”,推行“项目化”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对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政策清单”,强化跨部门协同,打破“数据孤岛”;对土地流转、征地拆迁等“矛盾清单”,坚持法治思维与柔性调解并重,避免“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隐患”。解题过程中,既要警惕“造盆景式”的表面文章,也要杜绝“一刀切”的粗暴执行,更要防范“解决旧问题、引发新矛盾”的次生风险。需发扬“解剖麻雀”精神,通过试点探路、典型引路,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让解题成果经得起群众检验。

闭环管理,用“机制”保障长效常治。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建立“问题收集—交办督办—反馈评价”的全流程闭环,防止“雨过地皮湿”。要完善“挂牌销号”制度,对群众诉求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管理,对超期未办结事项倒查责任;推行“双公开”机制,既公开办理进度,又公开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需构建动态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机制建设需注重“疏堵结合”:既用考核问责倒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又用容错激励鼓励基层创新解题路径,避免“多干多错”挫伤积极性。

成效说话,让“点赞”成为民心标尺。群众满意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要建立“民意导向”的政策调整机制,将群众评价纳入绩效考核,对满意度持续偏低的领域开展专项治理;推广“群众评议团”“体验官”等监督形式,让群众成为政策效果的“阅卷人”。需清醒认识到,群众的“点赞”不会一劳永逸,今天的“满意”可能成为明天的“新题”。因此,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具体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完善制度设计,推动“解决一件事”升华为“破解一类题”,在“民呼我为”的良性互动中持续提升治理效能。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把“群众点题”化为“群众点赞”,需要党员干部既怀“枝叶关情”的初心,更炼“抽丝剥茧”的本领。唯有以制度之力畅通民声渠道,以务实之举破解民生难题,以恒久之功筑牢民心根基,才能让政策温度可感、治理成效可及,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无愧于人民的优异答卷。(滕腾)

责任编辑:夏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