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集美大学“数政八闽”实践队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地方政府公共数据授权的模式选择及风险防控研究”课题组在蔡聪裕老师的带领下,聚焦“福建模式”在公共数据领域的典型经验,走访福建省数据管理局、福州市数据管理局、厦门市数据管理局、泉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品尚征信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政企单位,系统开展调研交流,深入了解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机制路径与实践成效。
实践队成员合影(集美大学“数政八闽”实践队供图)
政企协同释放数据价值,“福建解法”走在前列
福建省自2020年入选全国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试点地区以来,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分级授权”管理体系。实践队调研了解到,福建首创“分级开发”制度,福建省大数据集团,作为公共数据一级开发主体,负责公共数据汇聚治理、安全管控、开放开发、服务管理等具体支撑工作。二级开发主体即市场主体通过“可用不可见”方式获取一级开发主体汇聚治理后的公共数据。此外,通过创新设定运营服务费标准,通过政企合作多元路径,打通数据资产变现新渠道,推动形成公共数据采集、治理、交易、应用的一体化闭环。
而各地市则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政企协同模式挖掘公共数据的价值。以厦门市为例,市数据管理局与本地大数据企业建立起干部挂职、会商联动等协同机制,推动政企间深度融合。
实践队于厦门市进行调研访谈(集美大学实践队供图)
省市联动构建可信数据空间,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
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发现,福建省正以构建高质量“可信数据空间”为抓手,积极探索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的数据汇聚共享机制,在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依托《福建省一体化公共数据体系建设方案》建成省市省市两级“1+10”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建立公共数据“统一汇聚、按需共享”应用模式。在市域层面,厦门通过“两级开发”机制,分场景推进城市可信数据空间2.0建设;福州依托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平台,以新区医疗数据为切口,初步打通跨层级数据流通路径;泉州则紧扣地方产业集群,建设纺织业等特色产业可信数据空间,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优化。这些多元探索,为“福建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了鲜活样本。
实践队与省数据管理局进行座谈交流(集美大学实践队供图)
实践队与福建品尚征信有限公司进行座谈交流(集美大学实践队供图)
破解难题,探索公共数据共享破局之道
尽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当前全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尚未形成统一规范,数据共享仍面临实际挑战。调研显示,政务数据仍存在回流效率不高、权属界定不清、质量参差不齐、清洗利用难度大等共性问题。
在与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相关人员座谈中,实践队了解到,可信数据空间的核心在于构建“机制可信”的系统环境,而不仅仅依赖数据源本身的可信性。不完善的顶层制度设计以及“数据孤岛”现象,已成为制约当前数据要素释放的关键瓶颈,亟需在制度规范、标准统一、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破题。
实践队与福州市数据管理局进行座谈交流(集美大学实践队供图)
锚定实策,推动“福建模式”持续迭代升级
数据作为新时代的关键性战略资源,其高效、安全、规范利用是实现国家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调研指出,构建机制完善、运行高效的制度环境,是当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核心所在。
接下来一个月,实践队将围绕调研中反映的政策执行情况与实践难点,对各类典型案例、制度设计与合作模式进行结构化分析,形成一份涵盖现状评估、问题梳理、优化建议与实施框架的研究报告,为“福建模式”的持续迭代升级提供决策参考和学术支撑。
调研暂歇,脚步未止。暑期实践队成员将以“回乡调研”的形式前往北京、四川、广东等省市,深入政企单位继续开展专题访谈与对比学习,围绕“数字福建”战略重点,重点关注“公共数据政企合作”“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等议题,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青春智慧与时代担当。
(集美大学实践队游婉蓉、陈晴岚(文)、林颜(图)供稿)
责任编辑: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