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文化与延安精神的千年契合

2024-03-20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结晶中,杨家将文化与延安精神异常璀璨夺目。凝聚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英雄气概与深切诉求,都是发源于陕北,发扬在全国各地,在不同的时代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而且转化为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初始阶段回望,二者存在上千年的历史跨度。然而运用“两个结合”的要求,以“第二个结合”加以研究,二者诸多方面的契合清晰可见。

历史内涵的契合。杨家将文化是以杨家将的事迹及其流传与影响为载体,经过深层积淀、持久化育、世代升华的经典民族文化。杨家将的主要代表杨业,所依托的麟州新秦以武力雄踞一方的土豪家庭,以及山川纵横、蕃汉杂居、战射为俗的特定成长环境,奠定了他成为北宋初期一代爱国名将的深厚根基。在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历史时期,杨业精忠报国,带领军队英勇杀敌,屡建功勋。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气壮山河。据《宋史.杨业传》记载,朝廷旌表杨业“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求之古人,何以加此!”之后,杨家将几代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英勇不屈,惊天动地。他的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在保卫宋朝边境的战争中都建立了功勋。杨家将是长期反侵略斗争中所淬炼的困苦中崛起、艰险中拼搏、危难中奋斗、巨变中守正的世所罕见的优秀军事家集团。虽然受到以汉民族为主体、以北宋王朝为中心的某种历史局限,但顺应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和现实利益,所反映出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其本质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而产生、形成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爱国主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与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在抗日战争时空下汇流发祥化育的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引领的科学精神。在中国人民遭受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特别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处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历史担当,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忠实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积极推进和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坚决的态度与各种反对和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进行斗争,成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从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为争取国内和平作出不懈努力。面对蒋介石集团撕毁和平协议、悍然发动全国内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国内一切进步力量,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争取人民解放的艰苦斗争。坚持“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通过人民战争打出一个新中国。由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共同构成的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整体风貌,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精神结晶。

世代传承的契合。杨家将的英雄业绩与传奇故事,深植于中华文化忠勇爱国、崇尚正义、爱好和平的沃土,不仅事迹生动、情节曲折、感人肺腑,而且寄托了中原广大地区军民以至全国军民的朴素情感与迫切诉求。在北宋前期广受朝野传颂,以至“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杨业死后的第65年,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为杨家后人杨琪撰写《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称赞杨业、杨延昭“ 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此后历朝历代,杨家将文化的传播,民间远盛于官方。南宋民间艺人把杨家将故事编成话本,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北宋最终为外敌所灭,南宋遗民崇拜英雄的心情非常强烈。面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他们对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更加敬仰和怀念,许多神奇的故事和人物不断被融入。元代,杨家将故事形式又有新的拓展,出现了杂剧。到了明代,杨家将故事更加丰富,出现了《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杨家将故事以小说、评书的形式广泛流传,为后来的戏曲和说唱文学提供了丰富素材。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剧目就有数百种。杨家将文化世代传承的一千多年里,频繁出现朝廷积弱、外敌虎视、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悲惨局面。北宋被金人所灭,南宋被蒙古所灭,明代在恢复汉人政权之后又被满清所灭,清朝又一度面临列强瓜分。在中原大好河山饱受铁蹄践踏的时候,杨家将作为世代忠勇爱国的英雄,活在人民的精神世界里。

延安精神作为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积淀。从1935年到1948年,作为中共中央领导革命和斗争的所在地,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党的七大、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越来越多的劳苦大众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之党,进而同舟共济、同仇敌忾,让革命胜利的曙光日益在望。正是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延安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主脉络,在长征精神与陕甘宁边区原生形态革命精神结晶贯通融合的条件下培育而成。延安精神主要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生长、化育,但与党所领导的各个抗日根据地之间存在紧密的传播、传承与吸收、优化的关系。在转战陕北的伟大转折中,延安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力度传承开来。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同志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全国解放以后,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坚定不移地发扬延安精神,领导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弘扬践行延安精神作出一系列部署要求。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自立自信自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

时代价值的契合。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杨家将不愧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接连数代忠勇报国的家族。杨家将文化传承千年,历久弥新,直到今天仍然是凝聚和洋溢民族精神的鲜活文化生命体,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化生命体,是全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生命体,是具有强大感染力、传承力、战斗力的文化生命体。讲好杨家将故事,传承杨家将文化,对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扎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延安精神塑造和奠定了诸多共产党人执政的原生态理论、思想和信仰,也为自身的与时俱进供给了养分,进而得以在任何时代都能焕发出新的光芒。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 7次来到陕西考察,面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弘扬延安精神的历史任务。2020年4月20日至23日,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明确诠释了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他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赋予延安精神前所未有的时代价值。

沧海桑田,精神不溟。杨家将文化与延安精神跨越千年的契合,是中华民族精神根脉与魂脉关系的一种经典体现。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更属于未来。深入挖掘杨家将文化与坚持弘扬延安精神结合起来,培育中华现代文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纵深发展,要以“两个结合”为指导,拓展视野,解放思想,既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及其传承过程中的历史局限,又要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对弘扬延安精神的干扰,也应着力克服弘扬过程中“说教式”“书院式”的虚浮现象。切实提高实践为本、守正创新的能力与效应。

图片由神木市杨家城保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

分享到:
作者:贺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