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展望“蔚”来团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024年暑期,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展望“蔚”来实践团队的学生们响应时代的号召,踏入了德州市德城区和宁津县等地,开展了以“政校合作、教育交流、文化体验、历史探寻和公益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和成长的体验。
一.活动概括
(一)实践形式: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政校合作、文化体验、教育交流、历史探寻和公益服务为主要形式,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践地点:活动涉及德城区黄河涯镇、宁津县保店镇、德州市康复中心、德州梁子黑陶博物馆、德州学院等实践地点,覆盖了从乡村到学校再到城镇等多个层面,使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不同社会的环境。
(三)实践时间:活动时间从2024年7月31日至8月4日,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确保了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体验和学习。
(四)实践主题:“政校合作谋新篇,合作发展添动能”和“传承剪纸悟匠心,深研细悟共成长”为本次活动的两大主题,分别代表了教育合作和文化传承的重点。
(五)实践团队: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程云波带队,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展望“蔚”来实践团队参与。
(六)实践参与者:包括学院实践团队学生代表、当地政府官员、非遗传承人、社区居民等,共同参与了本次实践活动。
(七)实践目的和意义:
建立政校合作平台,探索政校合作新模式,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鲁大学子借助此平台,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更加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更加坚定地担负起时代所赋予鲁大学子的责任和使命。
传承和体验剪纸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追求开展“非遗+高校”系列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艺术文化之美,不断将文化传承与非遗美育工作推向深入,不断促进非遗传承与高校育人协同发展。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鲁大学子可以更好地锻炼自身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来解决实践活动中碰到许多难题和困难,获得更多的启示和灵感,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青年大学生了解国情、体察民情、体会社情、服务乡村振兴,丰富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解决问题等能力,领会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同时使其更加了解社会,走进社会。
二.活动过程
(一)政校合作谋新篇,合作发展添动能
——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与德城区黄河涯镇政府
建立政校合作实践基地
8月1日,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的师生们在黄河涯镇参与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校合作签约仪式。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标志着学院与地方政府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更象征着双方携手为地区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坚定决心。
在庄重而热烈的签约仪式上,学生代表肖嘉伟的发言铿锵有力,充分展现了鲁大学子的风采和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他的话语中传递了校训精神,表达了对未来合作的热切期望和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程云波从三产融合发展、人才赋能、基层党建等角度简要分析了黄河涯镇发展情况,赞扬黄河涯镇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绩。她详细介绍了学院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情况,希望以此次签约仪式为契机,加强校地双方合作交流,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肖刚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黄河涯镇历史文化情况和经济发展现状,期待双方秉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人才交流、党建工作、“新六产”融合等方面加强长期合作,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学院党委副书记程云波和黄河涯镇党委书记肖刚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合作的目标和方向。他们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共赢发展充满信心。这次合作不仅为学院的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也为当地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这次政校合作,学生们将有机会参与到更多实际工作中,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这次合作是双方共同探索教育与社会融合新路径的开始,预示着未来更加紧密和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二)传承剪纸悟匠心,深研细悟共成长
——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实践团队
深入宁津县体验剪纸文化
8月2日,迎着晨曦,实践团队抵达宁津县,与保店镇共同开启了一段文化之旅。在山花剪纸的展览中,学生们目睹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从年画到《百子图》、《清明上河图》,每一幅作品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在德州市人大代表张长俊教授的讲解下,学生们对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技艺特点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让大家认识剪纸,热爱剪纸,本次剪纸艺术展览激发了学生自觉参与剪纸非遗文化活动的热情,提升了学生学习剪纸,体验非遗的参与度和覆盖面。
随后的剪纸体验活动,更是让学生们亲手触摸到了这项非遗文化的魅力。在德州市非遗传承人张蒙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从折纸开始,一步步学习如何将纸张转化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与宁津县山花剪纸展览馆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此举旨在搭建一个实践与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近距离体验和学习剪纸艺术,同时促进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此次体验非遗剪纸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收获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也为宁津县保店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双方将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三)“德”行筑梦,“蔚”来可期
——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实践团队
走进德州学院感受校园文化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群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展望“蔚”来实践团队于7月31日前往德州学院展开“德行筑梦,蔚来可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在德州学院的参观中,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教育理念,校史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教育的厚重与传承。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的参观,让学生们对高校的学生服务工作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体验到了“一站式”服务的便捷与温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访问,让学生们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习到了如何面对生活压力和挑战。
这次德州学院参观活动,让每一位同学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用 心 倾 听,蔚 爱 发 声
——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实践团队
关爱听障儿童
为助力儿童关爱工作,做好“守护童年·牵手共成长”——暑期关爱服务儿童公益活动,营造儿童友好的良好社会氛围。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实践团队走进德州市康复中心,在工作人员的领导下,成员们了解到基本的恢复方法、完整的训练流程,并参观了多感官教室、文体活动室、个别化训练室等一系列具有不同训练功能的场馆,体验了评估听力能力的“静室”,感受到听辅器是让孩子们能听到声音的重要工具。
在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亲手参与了孩子们的绘画和游戏活动,感受到了听障儿童的创造力和活力。学生们通过与听障儿童的互动,体会到了公益服务的意义,感受到了帮助他人带来的内心满足和社会价值。
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康复中心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体会到为了能让孩子们快速的恢复身心健康,重新融入社会,在康复中心老师们的艰辛努力下,结合着各种康复设备和方法,让孩子们露出本该拥有的天真与可爱。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从中也感受到了孩子们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充满自信和创造力,成为未来的希望和国家的栋梁。
(五)探寻历史足迹 坚定文化自信
——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实践团队
体验多元文化,感受异国之情
德州市苏禄王墓博物馆,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拥有后裔守墓并保存完整的异邦郡主的王陵,不仅是中非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更成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德州打造对接东盟支点城市的靓丽文化名片。场馆通过现代展示手段,生动再现了苏禄王来华的历史场景,让鲁东大学的学子们对中菲两国友好交流的盛况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积极提出各类问题,与讲解员开展互动,对苏禄东王以及中国历史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讲解员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转化成润物细无声的知识,渗透进学生们的心灵。
此次活动,团队成员了解到中国和古苏禄国的友好交往,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相互包容的民族品格,让那些遥远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参观苏禄王墓博物馆,使鲁大学子不仅增长了见识,还通过调查景区附近交通情况、游客观光现状等信息,对苏禄王墓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有效建议,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的价值。
访黑陶展馆 ,品非遗之美
——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实践团队
走进德州梁子黑陶博物馆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零距离感受悠久的黑陶魅力。8月3日,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展望“蔚”来实践团队走进德州梁子黑陶博物馆开展“领略黑陶魅力,传承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了解到黑陶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色彩,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黑陶蕴含着古老的文化,亦是时代精神的彰显,更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但近年来黑陶的传承前景不容乐观,我们意识到传承黑陶等非遗文化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深入感受黑陶魅力,团队成员亲手体验了黑陶的制作过程。从最初的泥坯成型,到刻画、烧制每一步都亲身体验,每一个步骤都是技艺的考验,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热爱的坚守。黑陶的制作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审美观和审美哲学的体现。
此次参观学习黑陶博物馆,是一次领略非遗文化的机会,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团队成员们见证了古老技艺的温度,更看到了传承与创新的交织之美。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用心的感受这片土地上千年的文化传承,去发现更多的非遗之美。
心得体会
通过参与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性。政校社会基地的建立,让学生们见证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力量。通过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了解到了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高校在服务社会,推动科技进步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在宁津县的剪纸文化体验中,学生们亲手触摸并学习了传统剪纸艺术,这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增强了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思考,如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生互相结合,是指更加生动和有活力。
关爱听障儿童,不仅能够帮助听障儿童融入社会,也加强了青年大学生对残疾青少年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本次活动也充分展现鲁大学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青年大学生将持续投身志愿服务,保持向上向善的青春态度,用热情与担当点亮更多拥抱梦想、向往未来的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黑陶这一大自然的恩赐,蕴藏着先人的智慧,传承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人渐见黑陶的美。通过这次活动,鲁大学子深刻领悟到了工匠精神,充分感受了德州市悠久的历史文化,推动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文化之美,坚定文化自信。
其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和不同的人生观,这对于我们的人生铺路和心灵成长都是很重要的。尤其在“三下乡”的实践中,我们亲身了解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传承状况,因此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机会和资源,更深刻地意识到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此外,“三下乡”社会实践还是交流与交融的平台,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时刻协作配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效地结合,力争达到实践效益的最大化。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还能更好地培育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展望“蔚”来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青春力量的决心。他们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和社会服务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精神的升华,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成才。我们相信,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会更加成熟、自信和有能力去迎接“蔚”来的挑战!
实践团成员:肖嘉伟、王姿懿、王严、马千惠、周志浩、王昕岳、李金弟、张泽锦、宋启琛、高荣浩
指导老师:程云波
责任编辑: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