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永流传。2025年3月以来,玉林师范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走深走实。各二级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开展“文化育人+志愿服务”融合实践,以行动传承雷锋精神,用奉献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构建起覆盖城乡、贯通校内外的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全校联动、人人践行”的浓厚氛围。
校地协同多点布局,打造雷锋志愿服务全景图
玉林师范学院紧扣“学雷锋”活动主线,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双轮驱动,统筹各学院资源,融合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三大模块,构建校地联动、院所联办、点线结合的“志愿服务生态图谱”。据统计,全校三月共组织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百余场,覆盖学生2万余人次,辐射社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域30余个,构建起校地融合、条块协同、点线结合的志愿服务格局。
“我们不是把‘学雷锋’仅仅当作一个节点性活动,而是通过一整月系统性安排,让雷锋精神成为青年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校团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特别强调以问题为导向,比如如何破解乡村消防盲区、如何用艺术改善孤独症儿童沟通障碍等,实践中不断生成新路径。”
如美术与设计学院实施的“4+4行动”,就将“进乡村、进医院、进校园、进社区”与“守村护校、艺术疗愈、美育浸润、文化塑城”四大场景深度匹配,志愿服务实现“有广度、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成为校地协同的样板工程。以公益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玉师青年在服务中成长,在奉献中“长志气、强本领”。
图为志愿者深入医院开展“七彩美育疗愈心灵”活动
图为志愿者深入小学开展百村百校美育浸润行动活动
图为开展“消防安全守村护校,雷锋精神薪火相传”活动
专业引领精准赋能,让志愿服务“实”起来
玉林师范学院鼓励各学院依托专业优势设计志愿项目,打破“做公益”与“学专业”之间的界限,实现“专业反哺社会、社会反哺育人”。数学与统计学院依托“红数林π计划”,在东成社区口袋公园探索“AI助老+社区治理+思想宣讲”三维融合模式,为破解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提供实践模板。
“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打扫卫生或者发传单,我们希望通过专业能力解决现实问题。”数学与统计学院辅导员李小青说,“比如教授老年人如何使用手机扫码乘车、辨别电信诈骗,这些场景对我们学生来说既是社会课堂,也是思政课堂。”
3月23日,在玉林市承办的“世界孤独症意识日”公益马拉松分会场上,40余组孤独症儿童家庭在体育健康学院志愿者的陪伴下完成趣味互动游戏。活动由学院学生团队主导设计,从感统训练、情绪疏导、艺术表达等方面,为特殊儿童量身打造游戏环节。志愿者邓棋月深有感触地说:“带他们跳舞,其实不是教动作,而是传递情感。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我们的关心,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正成为了他们的朋友。”
在“专业+公益”的融合路径下,服务与教育“双向奔赴”,雷锋精神不仅落地,更扎根。
图为开展“雷锋精神耀壮乡,携手共绘同心圆”红数林π计划活动
图为开展“世界孤独症意识日”公益马拉松活动
图为志愿者教授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活动
文化融合沉浸体验,让雷锋精神“活”起来
玉林师范学院善于将雷锋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民族节日、校园育人场景深度融合,探索形成“文化场景化、精神体验化”的志愿实践路径。特别是在“三月三”壮乡节日期间,各学院纷纷推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活动——“雷锋精神耀壮乡”剪纸创作、竹竿舞体验、“赤心绘像”贴图互动、党史有奖竞答等环节,在传承中焕发时代活力。
“我们希望孩子们在一张剪纸、一段民舞里,不只是开心,更能‘看见’雷锋。”参与“红数林π计划”的学生张灿兰说,“有个孩子剪了一颗心形图案后问我:‘姐姐,雷锋是不是也这样把爱心送给大家?’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润物无声’的力量。”
在社区文化长廊和小学教学点,雷锋精神也通过文艺化、故事化传播形式实现“从书本走向指尖”。体育健康学院将醒狮表演带进玉州区第五中学誓师大会,用“非遗+志愿”模式为中考生加油鼓劲;志愿者们还为学生绘制回忆画像、写励志标语、开展角色扮演,形成“体验式志愿育人”闭环。
传统节日赋予了雷锋精神民族性,非遗技艺赋予其艺术性,校园氛围赋予其实践性——玉师的志愿者们用行动验证:精神传承,不一定要“高高在上”,也可以“活色生香”。
图为开展“民族团结心连心,石榴花开三月三”民族团结主题活动
图为开展“雷锋精神耀壮乡”竹竿舞体验活动
守护童心服务基层,构筑“红星育苗”实践路径
儿童关爱、基层服务是玉林师范学院“学雷锋”行动的重要方向。学校组建“红星育苗”实践团队,围绕“扶弱助困、育人铸魂”开展分层分类服务。3月,青年志愿者们深入庆丰社区,通过动画观影、情景再现、红色故事会、角色扮演、书法教学、主题绘画等系列活动,把红色基因的种子播撒进孩子心中。
“我觉得我就是小雷锋,因为我今天教了弟弟写‘强国有我’。”活动结束后,来自红星小学的小朋友陈泽宇举着自己的作品开心地说。
志愿者王砚文也感触颇深:“其实在指导小朋友写‘童心向党’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在重新认识信仰和初心。”活动中还设置了党史知识抢答、手工绘画评比等互动环节,不仅寓教于乐,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
与此同时,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辅导进社区”“作业伴成长”“暖心卡创作”等活动,为社区50余名小朋友提供学业辅导与心理陪伴;图书馆文化志愿者在绘本阅读中播种文明种子;校园“爱心食堂焕新计划”“废品回收再利用”项目,更让学生在劳动中体悟“雷锋精神从细节做起”。
一项项活动、一句句对话,汇聚起温暖童年的红色河流,也打通了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温度通道。
图为志愿者深入庆丰社团开展辅导书法活动
图为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乐舞·萤火”志愿服务活动
图为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心灵教育关爱特色活动之性知识主题班会
奉献担当汇聚青春力量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资源。玉林师范学院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推动“三全育人”的有效载体,将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责任实践深度融合,通过一个个项目、一次次服务、一个个微光行动,塑造具有理想信仰、社会担当和专业素养的时代新人。
春风送暖,志愿传情。玉林师范学院青年学子正以满腔热忱书写雷锋故事,用双手托举社会温度,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沃土中薪火相传、常学常新、绽放光芒。
(黎魏华 吴仕蔓 吴柳宣)
责任编辑: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