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中也蕴含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地方,在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川东地域非遗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川东地域非遗文化具有多元性、地域性和活态性的特点。将川东地域非遗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这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川东地域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其次,这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有效途径。川东地域非遗文化中丰富的历史故事、艺术形式和传统技艺,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生动的素材和案例,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再次,这是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的需要。通过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将川东地域非遗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川东地域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第一,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川东地域非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可以有效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讲解非遗故事、展示非遗技艺等方式,将这些道德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例如学习非遗技艺、参与非遗志愿服务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担当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鼓励青年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参与川东地域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将传统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深入挖掘非遗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可以有效发挥川东地域非遗文化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有利于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教育实效。将川东地域非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承协调发展。从教育内容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汲取川东地域非遗文化的精华,扎根川东地区的深厚历史底蕴,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更加稳固的地位和坚实的活力。从教育方法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灵活借鉴川东地域非遗文化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如尊老爱幼、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等,对于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并配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从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川东地域非遗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第一,加强培养培训,打造一支文化素养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素养直接影响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点打造一支兼具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德才兼备的专业教师队伍。川东地域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川东地域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鼓励教师开展川东地域非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相关研究,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还可以邀请非遗文化研究专家、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丰富教学团队。同时,可以建立教师与非遗传人长期合作机制,促进教师对非遗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有效运用。
第二,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多元实践”的有效地融入途径
为解决川东地域非遗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可以在当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设川东地域非遗文化专题,或开设相关选修课。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川东地域非遗文化概述、代表性非遗项目介绍、非遗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等。同时,可以开发川东地域非遗文化相关的校本教材和教学资源,如非遗文化案例集、非遗技艺教学视频等,丰富课程内容。
其次,校内开展川东地域非遗文化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非遗文化传承基地、非遗博物馆等,开展实地考察和调研。鼓励学生参与非遗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非遗文化志愿服务、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等。还可以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开展非遗文化主题的研学旅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此外,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非遗技艺展示和教学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体验非遗文化。
最后,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融合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影像视频、动漫图片等方式呈现,使学生更直观、更有趣的接受熏陶和教育,拓展多元的融合实践途径。要有意识的举办一批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让川东地域非遗文化融于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中,调动兴趣、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增加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目的。
第三,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对川东地域非遗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
川东地域非遗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是,校园文件建设这一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要从顶层设计合理规划传统文化宣传工作,在校园橱窗、教室、走廊、办公场所、宿舍楼、食堂、校园广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学生每天容易接触的领域打造高品位的川东地域非遗文化氛围,营造立体全方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使青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和教育。此外,学校还应该定期举办以川东地域非遗文化为主体的校内活动,围绕川东地域非遗文化这一主题,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故事会或演讲赛、经典文化诵读等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青年学生在自己的实践参与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精髓,感受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增强自觉传承川东地域非遗文化的意识,最终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探讨了将川东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川东地域非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提高道德素养和创新教育方法。通过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和加强师资建设等路径,可以有效实现川东地域非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川东地域非遗文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系达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DTY202401。(周璇 四川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