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传媒学院“艺心向上”实践团:非遗文化点亮乡村振兴,温暖守护“一老一小”

2024-08-09      来源:北国网

2024年7月8日至7月15日,昆明传媒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艺心向上”实践团前往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在音乐与舞蹈学院团总支书记刘文蕊的带领下,分为两个支队开展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乡村振兴”支队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为目的,走访当地非遗基地并深入群众进行交流和服务;关爱“一老一小”支队针对当地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开展一系列美育课程讲堂及服务演出。

“艺心向上”实践团在实践期间,与巍山县阿依布玛民族工艺有限公司(布扎)、左氏竹编工艺合作社(竹编)、兴巍扎染民族工艺厂(扎染)及尚恩陶艺有限公司(瓦猫)等四大非遗传承基地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基地”。这一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进行扎染帽子的熨烫工作

活动过程中,“乡村振兴”支队的成员们深入非遗基地,在非遗传承人刘春丽、左玉伟、熊文杰、字定七和葛尚恩等师傅的指导下,学习了布扎、竹编、扎染、彝绣、瓦猫的制作技艺。同时成员们还积极参与到非遗产品的制作、宣传拍摄、打包质检等生产环节中,用拍摄人物专访纪录片的形式介绍宣传非遗文化,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学习竹编技艺

此外,根据团队成员专业特色,“乡村振兴”支队与国家一级演员李艳芬(银花)、彝族打歌省级传承人字汝民、州级传承人茶菊仙等三位传承人开展了“巍山非遗彝族打歌文化交流会”。交流会上,三位老师分别讲解展示了彝族打歌四大流派的风格特点和魅力,而支队的成员们则表演了民族、美声、合唱及民间舞蹈等节目,双方就民族音乐舞蹈的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非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被珍视与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支队将继续深入探索非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路径,致力于助力巍山县非遗产业走出一条更具有地方特色的振兴发展之路。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学习巍山非遗彝族打跳

与此同时,关爱“一老一小”支队积极助力巍山县“馨安工程”。支队足迹遍布巍山县的多个角落,包括南诏镇北街社区、系马庄自然村、永建镇西山村委会黄栎树村、南诏镇文笔村、巍山县中心敬老院、庙街镇德艺托管中心和六合村委会等。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授老人做健身操

针对留守儿童,支队不仅捐赠了儿童书包、体育用具、毛绒玩具及益智、学习类书籍等爱心物资,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儿歌接唱、手势舞蹈、红歌朗诵等互动形式,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同时,支队积极响应“团团助双减”政策,创新性地引入了“奥尔夫音乐律动”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们缓解学习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此外,支队还以“我爱的人”为主题,开展了简笔画及手工画课程,教授孩子们白族传统舞蹈,让艺术之光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留守儿童做拼图游戏

面对空巢老人,支队成员耐心地和老人们聊天谈心,了解老人们的生活状况与内心需求。支队通过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教授“八段锦”健身气功和使用智能机、文艺慰问演出以及组织击鼓传花,象棋博弈和唱歌接龙等趣味游戏等方式,力所能及为老年人们带去欢乐。

此次关爱“一老一小”志愿服务活动,支队共计送出由昆明传媒学院师生捐赠的爱心物资227件,累计开展惠民演出5场、文艺“快闪”活动3场,服务人数超过600名。支队不仅为巍山县的“一老一小”群体送去了温暖与关怀,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与重视。支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将继续秉承初心与使命,发挥自己所学专业优势,为关爱弱势群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image.png

图为“艺心向上”文艺晚会大合照

2024年7月15日晚,随着“艺心向上”文艺晚会的落幕,昆明传媒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艺心向上”实践团在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画上了句号。此次社会实践中,“乡村振兴”支队与关爱“一老一小”支队双线并进,不仅在非遗文化传承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更为巍山县的乡村振兴与弱势群体关怀贡献了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高校服务地方、文艺赋能乡村的责任与担当。(李崔敏 刘洋 卢安妮)

责任编辑:夏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