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入夜后漆黑一片的村路,不仅成为冷高常村村民安全出行的“痛点”,更阻碍了村庄发展的步伐。面对这横亘于村民心头、制约村庄夜间活力的现实难题,衡水市应急管理局驻冷高常村工作队通过开门教育,将村庄全域亮化提升确定为当务之急和重要的民心工程。
精准调研,规划先行。工作队深扎田间地头,踏遍全村每一段道路、每一个角落,细致掌握照明盲区与需求节点,统计出亟待解决的32条巷道、1300米主干道210余盏路灯缺口。他们精心绘制布局图,优先考量主干路、关键路口和学生上下学的“安全路”,确保每一处设计都指向村民最实际的需求靶心。
聚力筹资,破冰前行。针对项目建设资金这一关键堵点,工作队广开渠道。一方面积极动员能人乡贤适当捐赠;另一方面,开源节流,从自身工作经费中拿出4万余元用于全域亮化工程。其余不足部分通过村集体适当投入,高效解决资金来源难题,为项目注入稳定动力。
民生共管,长效续航。路灯亮起仅仅是第一步,长久守护这份光亮更为关键。工作队着力构建起“建管一体”的长效机制:项目实施中,引导村民投工投劳,培养村庄“主人翁”精神;建成后,推动形成“村委监督+村民维护”管理格局,制定《公共路灯管护细则》,将管护责任压实至各村民小组,确保了后续维护有力、光源恒久。
如今,210盏新式太阳能路灯巍然矗立,照亮过去黑暗的角落,村内主干道、小巷道和多个公共活动区域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村庄处处流淌着光明与温暖——孩童在灯下嬉戏奔跑,老人放心出门串门夜聊,村民夜间劳作更加安全便捷。这些明亮的路灯不仅照亮了回家的路,更点亮了百姓心头踏实与幸福感,映照出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于海洋 李登龙)
责任编辑: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