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东海富万家

2024-08-22 14:42:19.0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看看我这菊苗,长得咋样?”7月18日一早,许鹏正在自家菊花大棚里忙活,远远瞧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进来,连忙高声搭腔。

44岁的许鹏,家住江苏东海县山左口镇,种菊已有十多个年头,但种植专事出口的白菊还是头一年。来人是中国农科院东海农业综合试验站的“90后”专家姚红,她经常活跃在田间地头,是当地花农信赖的“老朋友”。

当天,姚红从东海县城出发,驱车28公里下乡,第一站就是许鹏家的菊花大棚。“苗壮实着嘞!”姚红蹲在地上手抚着一株菊苗说。

姚红对东海县花农许鹏进行技术指导。 段慧明摄

上午9时许,室外已是接近30度的高温。姚红叮嘱道:“眼下高温高湿,管理关键是控制土壤湿度,注意病虫害防治。”

“我们湿度保持在50%—70%左右,温度也在注意调节。”许鹏说着,一把拧开滴灌阀门,细密的水线喷出来,这是他给菊苗防暑降温的方式。

“老许,新棚的菊苗脱毒了吗?”听到“没有”之后,姚红决定带几株样品回去做茎尖脱毒试验。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姚红打趣,许鹏在工厂化种植道路上已快“出师”,种出来的白菊颇受韩国市场欢迎。

说话间,许鹏的手机响起,电话那头传来经纪人的声音:“今秋的菊花有保证吧?”原来,这茬菊花刚种下就有韩方企业下了订单,并不时通过经纪人回访生长情况。

“没问题,10月份准保完成采收,按期交付。”许鹏成竹在胸。

相比已进入稳定生长期的白菊,一批因为雨水倒灌、暂时不能播种的百合大棚更牵挂着姚红的心。从许鹏的大棚一出来,姚红便径直赶往相邻的双店镇北沟村。

“往年这时候已经种上了,现在只能先排积水。”吕小华2008年起种植百合花,虽说经验丰富,但遇到水涝这种情况,还是得请专家来把把脉。

踩着两脚泥进到棚里,姚红建议棚内做好通风,“被水泡过的泥土发生板结,等松土后才利于百合成长”。此前,吕小华已从荷兰预定了15亩地、10个大棚的百合种球,一旦具备播种条件,对方就发货过来。据姚红推算,8月20日前后可以播种,不到4个月生长期,能赶在元旦前收获一茬。

设施农业的一大优势,在于可以适度调节农时。“先在地势高的大棚里种3亩早茬,其余的种晚茬,这样保证元旦、春节都有花供应。”吕小华的想法得到姚红的认可。

百合是东海县另一个代表性的花卉品类。张开虎摄

东海县有“华东花都”之称,当地拥有江苏省面积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全县花卉种植面积近3万亩,花农2万余人,种植花卉品种300多个,“鲜花经济”年产值已超10亿元。山左口镇的菊花与双店镇的百合是其中的代表,上海市场上的百合约四成产自东海县。

“为形成规模集聚效应,我们引导种植户集中连片种植,把部分乡镇打造成鲜切花‘明星镇’,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了5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挥出龙头带动效应。下一步,我们要推动花卉种植户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方向转变。”东海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管乾说。

有好政策作后盾,花农们乐于放手干。

今年5月头一茬菊花卖完后,许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加60万元投资,把原来的大棚全部升级改造成标准化大棚。

“最新看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党的好政策又说到我们心坎儿上了,咱这‘定心丸’吃定了!”许鹏自信满满,“等这茬花秋季卖完,硬件投入回了本,接下来就全是赚的。”

责任编辑:夏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