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做好事,能坚持多久?
9月5日,中华慈善日。兴化市新生中心小学报告厅内,近300名师生静坐一堂,翘首以盼。
已是古稀之年的陈启兴,微微颤颤走上讲台。“我要用一片赤诚之心,关心下一代成长,奉献人间大爱。”老人目光如炬、声音洪亮。
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江苏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个人……从1966年到2024年,做好事、行善事,伴随了老人大半辈子,也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累计向社会捐款110多万元,受益人数达258人次。
初心
9月6日的早晨,兴化市文林景苑小区,暑气还未消退。陈启兴家的院子里,叶似鸟的羽毛、花开如五角星的茑萝向阳而生。
书房内,陈老戴着近视眼镜,正整理一沓沓“爱心账单”,嘴角时而不自觉上扬。窗前的书桌上,各类荣誉证书、奖杯等整齐摆放,是老人一生无私奉献的“无声见证者”。
时光倒回到1966年。彼时,全国各地正掀起学雷锋的热潮。年轻的陈启兴响应知青下乡的号召,插队到兴化县中堡公社谭家大队,一边干农活,一边担任生产队会计,“总感觉有使不完的劲,挑猪粪,满满一船,我一个人就能挑完!”
眼看春节临近,同一生产队的葛忠祥家的境况却让陈启兴很是揪心——一家八口人,几乎只靠葛忠祥一个劳动力养活。他主动拿出10块余粮钱,和葛忠祥一起撑船到粮管所买返销粮。而当时,生产队的一个工分仅有三毛七分钱。
从村里到粮管所,来回撑船近三小时。载着400多斤稻谷这个“特殊的年货”返回,葛忠祥的爱人早早在岸边等候,夫妻俩拉着陈启兴回家吃饭。一碗咸菜,一碗小鱼杂,是这家人能拿出的最美味的菜肴。
“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是受什么影响?”记者问道。陈启兴的回答是:不仅有社会“大环境”,还有家庭“小环境”。
打记事起,陈启兴印象中的母亲不仅勤俭持家,更没有和亲友、邻居红过脸;寒冬腊月,一位素不相识的渔民家属生了双胞胎,渔船上却没有一条好被子,孩子冻得蜷缩在母亲的怀里痛哭。大姐陈木兰得知后赶去,送去棉衣、棉裤、粮食、香油等;小叔陈洪军在朝鲜战场被炸掉左臂,荣立二等功,经常教导他与人为善……
爱心
讲慈善故事,播撒向善的种子;捐爱心善款,延续求学的梦想……新学期开启前,是陈启兴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改变困境家庭的力量源泉。”1981年,在原兴化化肥厂工作的陈启兴化名“陈哲”,瞒着爱人,给山西10名贫困学子捐去50元。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1.1元。
“助学是好事,缘何要化名?”记者问他。“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老人说话的音量一下提高了。
2014年,陈启兴被推选为昭阳街道南沧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他感觉身上的责任一下更重了。他出资出力,联合社区成立“助飞雏燕”公益组织,关心、关注、关爱青少年成长。
如今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小潘,就是“助飞雏燕”的受益者。当时,他的父亲下岗后靠蹬三轮养家,母亲患有残疾,小潘的求学路差点因此中断。在陈启兴等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小潘顺利完成学业。他说,没有陈爷爷等好人的关爱,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几十年如一日的慈善事业,身边的好人可亲、可敬、可学。”南沧社区党委书记朱虹说,在陈老的带动下,社区涌现出一批好人,让更多的贫困学子不再掉队。
“做公益慈善挺大方,对自己却抠得很。”老伴杨巧珍埋怨道。在他家里,一双用于锻炼的运动鞋,不知穿了多少年,鞋垫磨破了几个大洞;平时骑得电动车,轮胎补了又补,直到影响安全,才舍得换成新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快乐自己。”面对亲友的不解,陈启兴每每报以微笑。2019年,他还注册成立了兴化首家民办慈善会——兴化市昭阳街道文林景苑慈善会,汇聚社会爱心,更好帮扶困难学子。
恒心
2000年底,企业破产,陈启兴下岗了,经济来源一下断了。“老陈的心愿能实现么?”熟悉他的人有点担心。原来,“在有生之年向社会捐赠100万元”,是陈启兴多年前就许下的承诺。
第二年,陈启兴创办了一家诚信会计微型公司。早在此前,他就“留了后手”:自学,参加成人自考,拿到了会计师证、审计师证。2021年7月1日这天,陈启兴再次向社会捐赠56万元,使捐赠总额超过100万元,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天,他也实现了人生的一大梦想。
“一个人的力量的有限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如今,年过七旬的陈启兴又有了新的梦想:将慈善会资金逐步扩大到300万元,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分别增加到20家、100人以上,让先富帮助后富,进一步缩小社会差距,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
秋风起,茑萝舞。茑萝耐霜冻、抗性强、耐干旱,适于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也耐瘠薄土壤。
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顽强成长,努力向阳。这不正是陈启兴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心之路的写照么?(董鑫 袁天胜)
责任编辑: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