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打开!“两小两大”模式让学生成长动力拉满

2025-03-17 13:25:41.0     

孙荣生的课程表上,周一至周五,每天一到两节英语课,还有延时服务。他是副校长,有分管的“责任田”。在教学、管理之余,他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校、全区乃至全市的青少年群体。

盐城景山中学,是江苏省首批心理健康特色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目前有6名像孙荣生这样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与其他课任教师不同的是,他们与学生和家长,线上和线下随时保持互动,时间表上没有课内与课外之分,没有学期与假期之别。

盐城景山中学的前身,是解放路实验学校,当年与北京景山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并试用景山学校教材进行教改实验,由此定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在推进“三个面向”的办学实践中敏锐地意识到,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面向学生群体,关注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从2010年开始,学校从配备“心灵小卫士”入手,探索出“两小两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景山路径”。

心灵小卫士,织密预警网络。传统的班级管理,只有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等分工,2010年,景山中学在每个年级组建心理委员队伍,并在每个班级设置心理健康小卫士,男生女生各一名。他们如同心灵使者,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与专业的应对能力,及时识别并干预同学的心理困扰。学校定期组织心理委员培训,提升学生朋辈互助能力,夯实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基础。同时,各班开展细致摸排,建立涵盖学生在校表现(校情)、学习状态(学情)、家庭环境(家情)的“三情”档案,以及记录特殊心理需求、行为偏差、家庭变故等信息的“四特”档案,完善“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通过一对一沟通、家访、帮扶等方式,帮助学生疏通心理困扰。

心育小校报,搭建沟通平台。2013年9月,学校创办四开四版《心灵驿站》,是盐城市中小学第一张专业心理健康导报。小报每月一期,以“倾听孩子心声,关注成长烦恼”为宗旨,目前已出版88期。校报虽小,内容丰富,四个版面聚焦成长热点、难点、痛点,面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开辟家长日常、危机干预、亲子关系等专题。12年时间,受益读者至少达到10万人次。老师、学生们业余兼职采编的《心灵驿站》,在江苏省优秀校报校刊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常青藤大讲堂,深化家校协同。2018年开始,景山中学每个学期邀请省市区专家,给每个年级举办两场家庭教育讲座或沙龙,《解码青春期,做心有灵犀的家长》《稳定情绪,打造家庭高磁场》《推开高效亲子沟通的三扇门》《孩子沉迷手机,干预姿势很重要》等主题讲座,在时间管理、同伴交往、习惯培养等方面给家长提供可操作的指导与建议。近年来,孙荣生在当地团委、妇联、教育以及公益组织身兼数职,徐卫林、陈华等老师组成的心理团队,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举办大型团体辅导 100 多场,5万多人次受益。

心晴大舞台,实现自我疗愈。以“展我真风采”为主题的情景剧大赛,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初一年级每个班级一个节目,每个班级6-15名学生参与表演,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代表在台下观赏、互动。《给我一杯水》《我真的很不错》《威胁中的抵抗》《照亮暗夜的光》《身临暗谷,心向山河》等作品,聚焦网络成瘾、叛逆期、亲子关系等现实问题,每年5月25日举办“吾爱我”情景剧年度汇演,迄今已举办10届。原创心理剧《成长的烦恼》在江苏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创作比赛中夺得一等奖。

从“心”出发,向“新”而行。盐城景山中学“两小两大”的教育探索不断与时俱进。心育小校报已覆盖城乡5个校区,顺应新媒体传播格局,学校开办微信公众号,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聚焦 “手机依赖、注意力分散、自我效能感不足” 等问题,为更多家长量身定制个性解决方案。常青藤家校共育大讲堂已经辐射到万里之外的边疆。景山中学2018年4月与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爱新舍里镇中心校结为友好学校。学校党总支书记陈艳远赴察县爱新舍里镇中学作了题为《五育融“心” 五育润“心”》的专题讲座。

在升学、考试以及分数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凸显出来,盐城景山中学面对“心”问题,开启“润心”“慧心”行动,破解教育焦虑,成功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从“危机干预”转变为“成长赋能”。自2003年首届中考以来,盐城景山中学持续领跑,22年中考质量名列全市公办初中第一。教育界人士认为:景山中学的成功并非偶然。当学校真正成为守护心灵的原野,教育的传奇自然会在春天生长。(阮宁 周云龙 许玮玮 李国政)

责任编辑:夏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