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也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泰兴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领头羊,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聚力“三个大抓”,坚持“产业强区”不动摇,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泰兴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园区力量。
常隆农化作为园区重点化工企业,专业从事农药原药与化工中间体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三大系列。在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下,常隆农化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2023至2024年,企业投资建设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原药项目和光气化新材料项目相继投产见效。项目的落地见效为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今年1-5月,企业产销规模同比增长25%,全年预计完成销售收入超20亿元。“我们一手抓老厂区提质增效,一手推进新厂区光气化项目增产及‘千里马产品’ 产业链延伸项目建设,持续响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常隆农化总经理王卫华介绍。
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注重推动存量企业增资扩产,催生更多“二期”“三期”现象,进一步把“基本盘”做大,把“老家底”做厚。在政策的引导下,园区企业增资扩产热情高涨,梅兰新材料、新浦化学、顶峰油脂等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启动二期、三期扩建工程,形成“规模企业集聚、优势产品集中、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格局,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激发了新动能。
中试孵化基地是项目建设的“育苗圃”和“加速器”。泰兴经济开发区将中试孵化与项目招引、落地、建设进行一体化规划和协同推进,首期确定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及园区企业京腾昊桦、联泓惠生等9个项目入驻,可同时容纳20个中试项目。“我们为入驻项目提供研发载体、公辅设施、安全环保、分析检测、金融资金等专业服务。”中试孵化产业园项目负责人王昌尧表示,通过构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中试服务生态,节约项目投资金额、缩短项目审批周期,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无缝衔接。
近年来,泰兴经济开发区在做大做强“1+2+X”现代产业体系基础上,勇闯未来产业新赛道,谋划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新材料、零碳负碳、合成生物、氢能、新型储能”六个成长型未来产业,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目前,园区已集聚19家“世界500强、化工50强”企业,拥有23个“世界单打冠军”产品,产业关联度达78%、精细化率近60%,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连续12年位居全国化工园区前10强,省级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排名上升至第3位。
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潘明荣表示:“我们将重点实施三大行动:一是向‘高’而攀,围绕‘1+2+6’产业体系,发展电子化学品、光刻胶、新能源材料等高端产品,确保2025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个,新开工、竣工5亿元或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6个、13个;二是向‘新’发力,筹建由双院士领衔的未来材料创新发展研究院,运营中试孵化产业园及南京工业大学泰兴产业学院,贯通‘产学研’、联动‘校地企’,推动更多科创成果落地生根;三是向‘内’挖潜,强化企业梯度培育与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力争年内培育百亿级企业2家、50亿级8家、30亿级10家。” (李欣)
责任编辑: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