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南村的华丽蜕变:村强民富产业兴

2022-08-01     

内蒙古南村的华丽蜕变:村强民富产业兴

内蒙古·南村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通过扶持农牧家乐、民宿旅游发展,加强旅游重点村建设,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在突出的位置,成为引领全市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

察哈尔右翼前旗旗委书记冀宏表示,目前当地正以发展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产业为切入点,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让乡村旅游不断凭颜值、靠实力快步“出圈”。

内蒙古南村的华丽蜕变:村强民富产业兴

农民富:生活有奔头

南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作为察右前旗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它是一个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城郊村。

走进南村,巷道干净整洁,庭院窗明几净,红瓦白墙古韵悠悠,大棚里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

 

跟着村民马小英走进特色果蔬采摘区,只见一垄垄翠绿的植株间,鲜红的草莓随处可见,几名游客手提篮子,欢声笑语不断。

马小英说,以前是传统农业种植,生长周期长、品质低、效益低。“政府组织专家为村里特色产业支招,我选择种植草莓,现在草莓采摘价格每斤30元,年收入18万元左右。”

村民邓英莲一直靠务农为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这几年,她在南村承包了6个大棚搞起了采摘,葡萄、草莓、番茄挂满枝头。

 

“有专业老师指导,加上咱们种植的纯绿色产品,很受欢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干劲也一天比一天足。”邓英莲说。

据了解,在京蒙帮扶的大背景下,北京大兴区组织专家学者对口支援,引导村民由大田蔬菜种植改种青尖椒、洋葱等精细蔬菜,收入也由原来的每亩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每亩3000元左右。

 

农业旺:产业现代化

南村蔬菜种植历史由来已久,但一直局限在小圆菜、大白菜等传统的大地蔬菜种植。

在北京大兴区的协助下,南村建成了占地20亩的蔬菜交易市场,吸引了北京、天津等地客商前来收购,解决了农民卖菜难的问题,也带动了周边村镇农民发展蔬菜种植的积极性。

 

“我们不仅新建了蔬菜交易市场,还建成了占地100亩的果蔬仓储服务中心,600余座设施蔬菜种植大棚,种植了3400多亩冷凉蔬菜。”南村党支部书记张晶说。

如今,南村的蔬菜种植形成了助力村民致富增收的产业,橄榄、长白菜、青椒等走向全国。

据察右前旗委书记冀宏介绍,2021年,南村蔬菜种植总面积稳定在4200亩,年交易蔬菜2万多吨,销售额达13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万元,近八成的收入来自蔬菜种植,真正实现了以农业产业化推动村强民富。

在南村村头,矗立着一座“水晶宫”,这是察右前旗最近打造的研学基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中心。

“基地是山水风光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田园综合体,集大数据监测、智慧科技体验、市民休闲娱乐、青少年劳动教育及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生态数智空间。”冀宏说,民众可以在玩耍、放松的过程中,了解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掌握科普常识、体验安全教育等,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农村美:乡村要振兴

挺拔的白杨、笔直的油路、复古的民宿、绚丽的墙绘……漫步南村,城市的喧嚣与忙碌,被这里清新、雅致的风景扫荡一空。

在村民李巨宝看来,如今的南村不仅有产业富民的“气质”,更有景美宜居的“颜值”。

“现在村里跟城里没多大区别,不仅有暖气、天然气、上下水,还有健康慢行步道以及涂鸦、酒吧一条街。”李巨宝说。

在南村主干道的围墙上,原本单调的白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主题鲜明的彩绘文化墙,栩栩如生的墙体彩绘作品让一面面白墙“活”了起来。徜徉其中,一幅美丽的图画在眼前铺开,真是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

近年来,察右前旗靠旅游赋能乡村振兴,靠融合加持产业升级,靠文化提升村民幸福,围绕现代高效农业,为农业“崛起”开辟了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我们将继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内蒙古乡村振兴示范区。”冀宏说。

如今,农民富、农业旺、农村美的新时代乡村美好图景正在南村展现,小康梦想已然照进南村人的现实生活。


分享到: